為何各國關於愛情動作片大都以各類顏色命名?
西洋人稱“blue movie”,藍色來歷,有三种说法。其一,妓院外墙一般被涂成蓝色;其二,因为脱衣舞表演场所灯光是藍色的;其三,早期愛情動作片是用家庭投影机放映,畫質放出来微微泛藍。
東洋人稱“粉紅映畫”,典出58年美國脫衣舞團赴日表演,日本媒體記者在採訪報導中寫道,當米國菇涼們在台上脫衣那一剎那,整個舞台都變成粉紅色了。此後日本本土第一部此類影片又恰巧是記錄脫衣舞女生活。所以粉紅映畫便成為專有名詞。
中國人則稱“黃片”,黃色詞源來自於60~70年代,60年代初,與蘇俄論戰,為了批判修正主義,要先翻譯一批蘇俄書籍,這批書屬於內部出版,供批判專用,封皮黃色,所以又稱為黃皮書。不久又要批17年文藝黑線,於是乎又把17年間拍攝的影片拋出來供批鬥專用,這些毒草片(實際上都是現如今看起來的紅片,例如<紅日>之類,所以奉勸自幹伍,少唱紅,要知道就你這樣沒文化的,如果真是回到那個年代,讓四大天王聽到你唱的歌,一巴掌就送你掃進牛棚了,混得還不如真右派呢)也被稱為黃片。稱呼沿用,口耳相傳,從此廣大革命群眾把一切內部的,不公開的,市面上禁止的文學影視作品統統以黃色冠名。日後進入80年代還有“毛片”一詞,毛片特製沒有刪減過得原版電影。例如當時轟動神州的《追捕》,本來裡頭有真由美裸戲鏡頭,上映時被剪刀給咔嚓了。廣大革命群眾是非常的不滿。
掃盲小貼士之後回到正文。世界情色電影,早在上世紀初就登場了,20年代是世界電影黃金發展期,當時有五大電影產業強國,俄美中法德。一句順口溜就可以形容電影在各國發展概況。
俄國大喊大叫,美國又唱又跳,中國打打鬧鬧,法國莫名其妙,德國會心一笑。
蘇俄,大家懂得。電影為布爾什維克服務,純粹政治導向,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,舞台腔,程式化,唱起戲來都拿腔拿調,大喊大叫,例如,
男主唱
叫一声约瑟夫孤的爱卿,
有件事朕同你细说端的,
打冬宫咱还要从长计议,
切不可闹意气误了战机。
冬宫内到处有许多裸体,
全都是大理石雕刻成的。
男配角:尊一声敬爱的--
(帮腔)弗拉基米尔.伊里奇
三日前本将军已传话下去,
打冬宫不准毁坏文物古迹,
开枪不能朝着壁上的裸体,
那都是老沙皇留给我们无产阶级的!
(帮腔):是我们无产阶级的!
(两人握手)
男主唱:攻打冬宫的日子,就定在腊月初七!
(帮腔):是阴历啊,不是阳历!
美國,技術,資金,市場都齊備,但受制於當時社會尤其是宗教的保守環境,有海斯法典攔路,拍愛情動作片屬於違法,片商只能退而求其次,打擦邊球,於是歌舞片大行其道,點解,通過強烈歌舞渲染,鏡頭旋轉,據說能讓觀影者感受到替代高潮。這套也是阿三電影秘技,阿三電檢也很嚴格,連吻戲都受限制,所以也是逢戲必舞,尤其是穿輕紗薄衣在水池中狂舞,其實和美國早期歌舞片盛行是同一個道理。
遠東最大電影產地上海則也受制於國民政府電檢制度,南京當局有四不准,赤化的不行,有傷風化的不行,鼓吹封建復辟的不行,崇洋媚外西化的不行,排除這四大項,能夠吸引觀眾的只有武打片了,例如火燒紅蓮寺連拍數十部,實際上也是片商打擦邊球,女俠大戰淫僧,本身就充滿了曖昧的噱頭。
而歐洲的法國,雖沒有政治,電檢等等場外因素書干擾,但拉丁文藝界盡是些2B文青,他們天生愛裝B,玩什麼表現主義,抽象藝術,拍出來的片子尺度是很大,但普通觀眾基本上看不懂,一頭霧水的入場,莫名其妙的散場,白花票錢不說,看的人都很鬱悶。就像看王家衛的片子,越看越想抽導演,裝B犯人人得而誅之。所以法國片只能在小眾的裝B圈中流傳,彼此就和穿皇帝新衣一樣,互相不知所謂的瞎侃海吹。
以上四大國都不給力,只有中歐的德國扛起了人性主義的大旗。德國人攝影技術上不遜於美國,開放程度上魏瑪政權是當時歐洲最自由包容的國度,在創作理念上,德國人嚴謹細緻,德國編劇講究故事邏輯鋪陳,不像法國2B那樣天馬行空。所以德國片全方位的引領世界潮流。例如以下這兩部,世界上最早的同志片和蕾絲片都先後出自於德國。前者講述的是不走水路走旱路的基佬懸疑人生,後者描繪的是不磨鐵槍磨豆腐的女校蕾絲風雲。
有意思的是,這兩部片在50,60年代先後被翻拍,翻拍片比原作更加勁爆,話題性更強,並直接推動了世界性的同志運動。
同志片鼻祖,先後兩版
拍摄信息
蕾絲片先驅,前後兩版,有意思的是,原版是女教師主動,戰後重拍卻是女學生主動
蕾絲片原版補全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看完上圖的茜茜,大家平復一下心情,為悲催的弗朗茨靜默三秒,然後繼續正文。進入30年代中後期,元首閃亮登場,納粹代表的是城鄉普通平民的利益與口味,喜歡力與美的藝術,要么宏大敘事,意志的勝利,要么是登山片,追求冒險與征服,亦或是鄉村輕喜劇題材,農民,小商販戲弄國王的稅吏,猶太奸商什麼的。愛情動作片基情年代過去了,帝國175號法案出台,誰敢基情肆意,達濠四年免費教育。
可任憑風雲變幻,人性的需求是不會改變的,這撥編導演紛紛由柏林,維也納轉進另一安全所在,這就是北歐的瑞典。為戰後歐洲的文藝復興留下了寶貴的種子
戰後的歐洲,以法意為首的拉丁派,還是那套調調,新現實主義,新浪潮等等,口味重則重矣,但實際還是戰前那套不知所謂的藝術電影。鏡頭亂晃,章法紊亂,沒有邏輯,莫名其妙。美其名曰導演的個人影像風格,濃烈的後現代表現手法云云。實際後果很嚴重,保守派本就壓根不會入場,而有正常性取向,有觀影慾望的普通觀眾又完全理解不了這幫2B的到底想表達什麼,於是類型市場遲遲難以成型,文明進程被所謂藝術給耽誤了。
建立真正商業類型片市場的希望在大洋彼岸,美國有成熟的商業運作經驗技術與資本,但美國有個問題,海斯法典一直困擾美國片商,北美本土市場不能上片,投資就不能回收。如何破解困局,那就要不斷闖關試水。美國片商的手法就是進口歐洲片,去試探本國電檢官員底線,只要引起爭議,就可以走司法程序,而英美法係是靠判例的,只要有某個判例突破,就有希望最終撼動整個電檢制度。簡短截說,到了60年代中期,藉由以下這部瑞典片,最終完成了鳳凰涅磐,迎來了電影分級制度
這部片子本身倒沒什麼,屬於新浪潮在北歐的延伸,當然北歐尺度一向以來都領袖歐洲,片子上下兩部,以瑞典國旗色,分別命名為黃於藍。女權主義性解放云云。此片對歷史的貢獻不在於本身質量或內容,而在於它孕育了美國電影分級制度,美國電影資本從此解套,全球類型片市場亦由此而盤活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好萊塢拋卻枷鎖,重裝上陣之後,自由女神縱情歌唱的首篇精彩華章是那部,大家耳熟能詳的洛麗塔。美國在60年代突破電檢之後,首度把它搬上熒幕,當然庫布里克版屬於第一吃螃蟹,還顯得束手束腳,70年代法國版問世,法版偏重的是女性自身慾望的覺醒,不久更硬核的荷蘭女權主義版緊隨其後,90年代,美國二次翻拍,這版是經典中的經典,傑里米大叔完美演繹內斂中年男人波瀾壯闊的內心感情世界,到了新世紀,又有了俄國版,俄版是暗黑型的哥特蘿莉。
洛麗塔就像一塊試金石,檢驗了各國自由的尺度,凡是能拍能上此片的就是正常國家。為什麼洛麗美如畫,大叔的愛情滋潤了她。為什麼銀幕春常在,女神的火炬放光華!
美國頭版
法國版
荷蘭版
俄國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欣賞完以上各版洛麗塔,大家收拾心情,繼續正文。說回斯德哥爾摩,俗話說天下武功出少林,世界女權數瑞典。而70年代世界映畫界的女神就來自瑞典。克里斯蒂娜,童顏巨波,此一時期,佳片不斷,而且推動了國際間合作,從斯德哥爾伯到慕尼黑,從羅馬到東京,引領了一輪又一輪的世界電影風潮,以下幾部都是她的名作,尤其是複仇女神一角,具有劃時代意義,日本首先跟風模仿,這就是由梶芽衣子主演的一系列女性複仇電影,後又幾由日系影片傳播到美國,昆丁的殺死比爾系列,也是一脈相承。而娜姐當年獨眼復仇女造型更是影響日本人入骨,90年代日本動漫史詩性作品《EVA》裡凌波麗的角色原型,其實就是娜姐。
娜姐成名作一
之二
之三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進入90年代,瑞典還有一部不能不提的影片,片子講述的女教師與小正太的師生不倫之戀,類型倒不新鮮,但演員表演很靈動傳神,上映後好評如潮,幕後八卦更是勁爆,導演是正太男主的親爹,而禦姐女主則是導演的妻子,等於繼母在戲中給繼子親身上生理衛生指導課,而老豆在一邊導演圍觀,全家都為藝術做貢獻,在這一點上除了法國人,沒有旁人可以比肩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法國更強,以下這部出自著名的法蘭西藝術家庭,親爹和親閨女在戲中上演父女禁斷之愛,無話好說,大夥集體來給藝術之神跪一個。
樓上不過是繼母子,這可是親父女啊,上帝保佑法蘭西,讓元首復活吧
樓上不過是繼母子,這可是親父女啊,上帝保佑法蘭西,讓元首復活吧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這位閨女日後果然成了大器,法國愷撒獎最佳女主角,女神擅長演繹各類不論角色,最出名的就是以下這部,姐弟戀題材,本來應該很沉重的話題硬是給法國拍出了文藝純愛範。在這一點上,德國人明顯不行,在德國版中,變成了各種虐心劇情。
英法版姐弟戀
英法版姐弟戀
德國版兄妹戀
花樣滑冰是最容易出軌的運動,德國妹紙愛上哥哥,哥哥又有女友,妹子火大一杯扎啤兜頭蓋臉的潑出去,之後又是各種虐,從公主抱到偷食禁果,再到歐巴和嫂子離開,妹紙雪地赤腳狂追,最後殉情,各種狗血橋段,平常真沒看出來德國人和思密達一樣都愛這口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說起日耳曼人和拉丁人的拍片風格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極端。日耳曼人總是痛苦的思索人生,拉丁人則快樂得享受生活,再看以下兩部,同為描繪戰火中的青春。德國男主就像楊過,自己在街頭浴血奮戰,而青梅竹馬的女友被蘇俄紅軍輪暴,再是被蘇俄強募成為契卡的棋子,在海外執行任務中又一次遇上真愛,結果又被俄國上司折磨,最後諜報網覆滅,才逃出生天投奔自由。
西班牙男主就不同了,好比韋小寶,先參加赤衛隊,分堂客時落難貴族夫人對他暗送風情,再是經歷殘酷清洗,離開前線去大城市工作時,一路有秀美村姑為伴,等到了大城市,又在紙醉金迷的青樓裡開了洋葷,等到革命失敗,預備在鬥牛場裡集體打靶時,有貴人相助,棄暗投明成為了長槍黨藍衫軍,之後艷遇不斷,把妹越來越高級,從純情女家教到風流小寡婦,甚至連藝術氣質女性都自動投怀送抱,最後雙數雙飛大團圓結局。
德國版戰火青春
西班牙男主就不同了,好比韋小寶,先參加赤衛隊,分堂客時落難貴族夫人對他暗送風情,再是經歷殘酷清洗,離開前線去大城市工作時,一路有秀美村姑為伴,等到了大城市,又在紙醉金迷的青樓裡開了洋葷,等到革命失敗,預備在鬥牛場裡集體打靶時,有貴人相助,棄暗投明成為了長槍黨藍衫軍,之後艷遇不斷,把妹越來越高級,從純情女家教到風流小寡婦,甚至連藝術氣質女性都自動投怀送抱,最後雙數雙飛大團圓結局。
德國版戰火青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鐵幕另一端,情況也大致相同。也是花開兩朵,中東歐系大都桀驁不馴,地下電影拍的大氣磅礴,要顏色有顏色,要份量有份量,例如這部波蘭電影,男主是大院子弟出身,女主是工會的女兒,上演亂世波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奇,期間有聲有色,最後男主從身體的成熟走向思想覺醒,毅然走上不歸路,最後一幕,年輕人們放下吉他,手持冰球棍怒火街頭的場景注定了此片被禁播十年的命運,匈牙利影片也是一樣,腎上腺素共拖拉機一色,青春荷爾蒙於莫洛托夫雞尾酒齊飛,
而捷克,前南們片子又不同,他們屬於拉丁派,片子都是和風細雨,明媚鄉村,少年成長,各色女性,在一派日常生活祥和中卻孕育了無數的暗喻,走改良派各年齡段學院文青路線。
波蘭版,你們懂得,很簡單,命運邂逅,擼管YY,禦姐掃盲,激情澎湃,紅色警報,怒火街頭,青春無悔
而捷克,前南們片子又不同,他們屬於拉丁派,片子都是和風細雨,明媚鄉村,少年成長,各色女性,在一派日常生活祥和中卻孕育了無數的暗喻,走改良派各年齡段學院文青路線。
波蘭版,你們懂得,很簡單,命運邂逅,擼管YY,禦姐掃盲,激情澎湃,紅色警報,怒火街頭,青春無悔
前南版,各種明喻暗喻,文化層次不夠保准一頭霧水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繼續,史上最經典的一版洛麗塔,永遠的傑瑞米大叔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大叔是個多面手,最近又在演教皇了,羅馬總有一天要被他氣死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昨天提到法國女神,女神的閃亮基因來自於她無比強悍的藝術家老母,女神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紙,也是大明星。兩姊妹先後拍過另一部傳世經典,講述一個清澀女賊是如何偷大叔和男生的心。女生歸宿是和大叔一起喝咖啡,聽歌劇,還是和男生一起吹海風,看星星,這對法國女文青是個大問題。最後結果也是很法國式的,兩者皆不取,新女性選擇一個人帶大大叔的孩子,獨立的生活下去。臥勒個去,法國女性都是跳躍性思維,全世界男人都應該泡法國妹紙,完全無壓力,男人的天堂!
姐姐版
妹妹版
稍許訂正一下,兩位女神是同母異父,她們的老娘不知得有多美。兩位姊妹花影后還同時出現在同一部片子裡,法版的悲催世界,自然這和本文沒關係,截幾張圖看看姐妹演母女是什麼趕腳。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